天天宗合久久超碰91超碰|欧美亚日韩黄色网|久草综合2020|久草视频综合网

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

無聲合唱:演出前的36小時

2025-03-24 15:19
來源:新華每日電訊

第一天,早上7:30,16歲的楊微微從桂林市聾啞學(xué)校學(xué)生宿舍的床上醒來,睡眼惺忪地迎接今天的課程和晨雨。

再過36小時,她將參與一場特殊的演出。

上午9:30,學(xué)校D11班的教室里,楊微微正在座位上看著老師手上的動作,捕捉視覺傳遞的信息,在她無聲的世界里構(gòu)建著認知和交流。

楊微微(右一)在老師、同學(xué)的幫助下練習(xí)。(受訪者供圖)

從廣西百色市凌云縣到桂林市聾啞學(xué)校,楊微微在桂林已經(jīng)待了一年多,而更早的童年、少年時期,她都在凌云縣特殊教育學(xué)校度過。

2013年,無聲合唱團誕生了。這是一個全部由聽障孩子組成的合唱團,彼時5歲的楊微微是其中一員。

再過34小時,合唱團要在桂林開啟新的演出,這也是合唱團從凌云轉(zhuǎn)到桂林后,和桂林市聾啞學(xué)校合作后的首場大型演出。

演出臨近,排練成為楊微微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就像過去的11年間,合唱成為她安靜世界中的一部分。

下午3:30,距離演出28小時。

桂林漓江歌劇院音樂廳里,孩子們穿上演出服,帶著校音器,在排練現(xiàn)場試音、走位。

穿梭在臺上臺下,組織樂隊成員排練、溝通調(diào)整燈光方案的人是合唱團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李博。還有一位是張詠,那個不善言辭卻總是笑瞇瞇地調(diào)試設(shè)備的人。

李博是個畫家,張詠曾經(jīng)是搖滾樂隊的成員。2013年,二人來到凌云縣采風,他們原本想錄制聽障人群的聲音,創(chuàng)作實驗性藝術(shù)作品和音樂,卻與孩子們開啟了合唱團從安靜到吶喊再到歌唱的故事。

往后的11年,李博和張詠訓(xùn)練聽障孩子們發(fā)聲,教會了他們合唱。這段時間李博畫了本繪本,內(nèi)容就是合唱團成立至今的故事。

排練間隙,孩子們圍成一圈翻看繪本。他們指著其中一頁招呼楊微微過來,畫里是當時的楊微微,以及她與合唱團創(chuàng)立的故事。

2013年,李博和張詠來到凌云縣特殊教育學(xué)校的時候,孩子們都躲著他們走,更沒有眼神的對視和交流。

持續(xù)數(shù)日的采樣里,沒有一個孩子愿意出聲。無奈辭行的時候,5歲的楊微微出現(xiàn)了,她從樓道的另一邊跑過來,拉著李博和張詠的手,發(fā)出了一聲響亮的“啊”。

李博說:“那個聲音,是我們聽到的最好聽的聲音?!?/p>

因為這份信任,兩個人決定不走了,他們要把這些孩子們聚到一起,專門給孩子們做一個長期的項目。

伴隨著日復(fù)一日的肌肉記憶練習(xí),無聲合唱團誕生了。

合唱團的故事從那一聲響亮的“啊”開始,而現(xiàn)在的音樂廳里,到處是不同音高的“啊”,洪亮、澎湃,此起彼伏,組成音符和樂章。

第二天,早上8:30,距離演出11小時。

桂林市聾啞學(xué)校的孩子們迎來了期末考,楊微微正在教室里奮筆疾書。

11:40,鈴聲響起。試卷上,楊微微的字跡工整干凈?!拔⑽⑹且粋€能聽得進話的孩子,很有自信,對于別人的意見也接受得很快?!盌11班的班主任姚燁說,通過唱歌收獲的自信會反饋在生活中,在合唱團的經(jīng)歷讓微微更愿意交流,也更能夠傾聽。

12:30,學(xué)校舉行散學(xué)典禮。楊微微得到了這學(xué)期的生活技能獎,跟舞臺上相比,講臺上的她還略顯拘謹。

問她之后的計劃和安排,總是笑呵呵的楊微微突然收起笑容,蹙著眉頭,認真地表達著自己的意思。

“我以后想去南寧的學(xué)校繼續(xù)念書,合唱團的事情我想跟父母商量。只要李博老師需要我,我肯定會繼續(xù)參加,但這得跟父母商量……”學(xué)校團支部書記莫春燕替楊微微“翻譯”著。

莫春燕說:“看起來微微很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,想得很細很慎重,合唱團是被她納入人生規(guī)劃的一件事?!?/p>

李博則顯得更加“松弛”,他說:“等他們長大了回看以前的人生,能有這么一段走出去的經(jīng)歷,也足夠了。”

下午3:30,距離演出4小時。

今天下午是帶妝彩排,孩子們沒有表示出任何緊張怯場的情緒。他們互相給對方拍照,比著“很漂亮”的手語,幾個小男孩“囑咐”著隨團的老師給自己抓個帥氣的發(fā)型。

剩下的就是一遍遍的練習(xí)和糾音。

對于聽障孩子來說,他們能感受振動,但要想唱出音符,只能通過不斷的肌肉記憶練習(xí)。

張詠讓孩子們把校音器放在嘴邊,時刻看著自己的發(fā)音是否在規(guī)定的音符上,并根據(jù)校音器的指示隨時調(diào)整。

莫春燕正在給孩子們貼暖寶寶,因為之前大部分孩子沒有使用過,所以要認真教一遍:貼在哪,不要摘,有什么用。

肌肉記憶訓(xùn)練對于孩子們來說是沒有任何自身反饋的,甚至是枯燥的,中途也有孩子退出。從一開始的呼吸換氣都不會,到組成完整的唱段,孩子們逐漸變得自信,開始懂得:我能做成一件事。

“當我第一次聽到孩子們的唱段時流淚了,我懂得他們的辛苦,也為他們驕傲?!蹦貉嗾f。

李博回憶開始的發(fā)聲過程:“我發(fā)出聲音讓孩子摸著我的嗓子,他們知道那種感覺,這種振動能使他們產(chǎn)生反應(yīng),讓他們?nèi)ツ7氯ジ惺??!?/p>

他把自己當作一個發(fā)現(xiàn)者,而不是一個教學(xué)者。比如雙方摸著脖子去感受喉嚨的高低振動,最初也是孩子們教給李博的。

李博說:“他們讓我們知道,該怎么去感受他們。”

晚上7:00,演出開始前半小時。

后臺的化妝室里很安靜,偶有孩子們的聲音傳來,他們在做最后的練習(xí)。

孩子們圍著桂林市聾啞學(xué)校的校長鄧小鳳拍合照。演出馬上要開始了,她要來陪著孩子們,給孩子們加油打氣。

孩子們給李博捏著肩,莫春燕給孩子掖好衣服防止著涼。半小時后,孩子們穿著統(tǒng)一的白色衛(wèi)衣上場了。

當?shù)谝宦暋鞍 背?,有的觀眾就紅了眼眶。

聲音最本質(zhì)的振動表現(xiàn)著時間的流逝,近乎澎湃、純凈的吶喊,組成音樂。

這場演出進行了1個小時,準備了近兩年,回望著10余年。在過往的無聲世界中,這些歌聲從廣西的大山里傳到了更遠的地方。

他們唱著離家后盤山公路上的顛簸,唱著第一次見到大海的喜悅,唱著并無二致的快樂煩惱,唱著成長為少年的歲月交匯。

我們終于聽見,安靜世界里的孩子們,正在互相搭建的音樂中,校準彼此的共振。

第二天,楊微微坐上回家的大巴,帶著音符和期待再次扎進大山。

在《無聲合唱》的繪本中,一只紅嘴藍鵲歌唱著飛出大山又滿載而歸,一旁寫道:“啾啾”——我回家了,但我知道這個聲音會越來越大,越傳越遠。(記者 李歡)

責任編輯:王亞冉

熱門推薦